携手共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Work hand in hand to create a more brilliant future

返回

全力打造建筑设计之都

2009-03-04 点击率:1518

对于大部分深圳人来说,勘察设计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行业。但是也许人们不知道,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凭着先进的设计理念、超前的技术和现代的服务意识,对全国建筑设计市场的丰富、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其行业产值突破50亿元,并为深圳打造建筑设计之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推动繁荣全国建筑设计市场

2月27日,2009年全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座谈会在深圳召开,省建设厅及全省21个地级市的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参加了会议。深圳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代表深圳在座谈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和交流。会上,来自全省的领导和专家对深圳勘察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创新意识及其在全国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深圳勘察设计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也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代表们表示,深圳在勘察设计方面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座谈会代表们认为,深圳勘察设计在全国的地位有目共睹。目前深圳勘察行业设计单位数量和设计量在全国都占有较大的比例。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06家会员单位,其中勘察设计企业120家,施工图审查机构8家,市属勘察设计单位从业人员近1.5万人。

自2007年起,深圳勘察设计的总体收入每年都以6%至8%速度增长。2007年我市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约为48.3亿元,人均产值33.7万元。2008年,行业产值已经突破50亿元。同时,深圳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日益增强,约60%的营业收入来自市外。

2

为繁荣创作打造学术平台

作为深圳市规划与勘察设计行业主管部门,市规划局本着“鼓励设计、繁荣创作”的原则,在制定相关政策,强化市场引导、服务和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对于勘察设计,我市规划部门始终坚持繁荣建筑设计创造,打造建筑设计之都。2008年10月,深圳市获得联合国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这个称号十分来之不易,也是对深圳的城市规划和勘察设计行业一个莫大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

首先,市规划部门在建筑创造、设计创作上坚持繁荣的市场行为和繁荣的学术平台。

城市建筑双年展是我市打造创作学术平台的一个重要举措。自2005年开始,这一活动成已成功举办两届,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业界普遍认为,展会达到了国际水准。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以城市和建筑为主题的双年展,参展作品均来自于国内、国际一流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展会期间穿插了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双年展论坛,为国内外建筑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第二届“双年展”是第一个香港和内地跨境合作的大型建筑双年展,首次提出“双城双年”的概念,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世界独一无二的双年展运作机制,用5年到10年时间为深圳和香港打造一个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实现“行业互动、城市推广”的双城双赢局面。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深圳市规划与勘察设计行业主管部门和“城市/建筑双年展”承办单位,今后将不断扩大“双年展”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将它打造成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一张“国际名片”。

2006年底,由市规划局主办、市勘察设计协会和三家规划设计单位承办的首届“规划·设计行业发展论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业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次论坛是一次旨在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高设计队伍素质和规划设计水平,适应社会经济转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业盛会。论坛通过对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达到促进行业的自省、提升和为市政府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目的。论坛以“规划城市,建筑未来”为主题,围绕规划、建筑设计、市政、景观四个领域举行了三场分论坛,全市15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参加了论坛,并在《规划与设计行业发展论坛深圳倡议书》中庄严签名,共同倡议“贯彻公平公正的规划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促进城市的进步”。

据了解,这一论坛将以两年一次的方式长期举办下去,第二届“规划·设计行业发展论坛”将于本月举行,将结合“设计之都”的主题,研讨深圳市规划设计行业在“设计之都”的背景下的应对措施和发展趋势。

我市还采取多种机制,激励勘察设计创作。目前,第十三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审工作已结束,优秀规划设计、深圳市首届优秀青年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突出贡献资深专家的评选也即将开始,同时我市还即将酝酿评选“深圳市勘察设计大师”。在第二届“规划·设计行业发展论坛”上,深圳本地设计院的优秀设计作品将进行布展宣传。

3

推进绿色建筑设计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科学发展观要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更是勘察设计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市规划局在这一工作上对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一些推进和引导。

为有效推进规划建设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做好深圳市绿色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和《深圳市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导则》,其中《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已发布实施。该技术标准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各新技术在深圳的适用性进行了明确界定和创新,综合反映深圳气候、经济和技术特点,可有效指导规划设计,并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目前,市规划局光明分局已率先起草完成《光明新区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暂行办法》,光明新区将强制执行《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相关基本条文。2008年在光明新区的所有新建政府投资项目文体中心、安置房、保障性住房项目等已按照导则的相关要求执行。

我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全市共32个项目列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计划,建筑面积430万平方米,投资额130亿元。住宅建筑如深圳泰格酒店公寓、龙岗体育新城、万科城第四期、梅山苑二期、振业城五期、第五园四期、金地梅陇镇3~4期等;公共建筑如建科大厦、软件大厦、万科中心、三洋厂房、华侨城体育中心、招商海运大厦等;教育建筑包括深圳市技工学校、深圳市信息学院等。其中有11个项目为国家级示范项目。建科大厦获得国家首批绿色建筑双百工程。

据了解,根据我市已确立的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总目标,发展绿色建筑将上升到全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我市即将推行绿色建筑认证制度,开展绿色建筑分级认证,光明新区新建项目将全部实施绿色建筑认证。同时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借鉴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在建筑中大力推广自然通风、隔热、遮阳等绿色建筑技术;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绿色建筑方案;强化宣传教育,提供技术研发平台,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和税收、土地优惠等。从各方面实行合力,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工作,实现绿色建筑之都的总目标。

4

开拓思路

引导规范行业管理

市规划局作为勘察设计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开拓思路,引导强化行业管理,注重勘察设计行业环境的培育和发展,做好服务,保障行业的成长和规范。

规划部门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对我市的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进行监管。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采取多种竞赛和招标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南方科技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深圳市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方案设计和深圳市人才园等大型公共投资项目通过国际咨询、竞赛和邀请招投标等方式,在选定设计机构、费用安排、确定评审专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在满足国家招投标有关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兼顾选择优秀设计团队和优秀设计方案和根据建筑性质和类别选择专业设计团队的原则,不唯资质,注重发现成长型设计机构。降低“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广大中小设计机构参与,有效促进我市建筑设计市场的开放和繁荣。

上述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有名的设计机构参与,通过严格的专家评审最终让招标单位获得了满意的优秀设计方案,其中光明新区中央公园观念规划中标方案还获得了“2009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区域与城市设计荣誉奖”,该奖项为美国建筑师协会组织评选的全美建筑与城市设计行业的最高奖项。

市规划局还构建了“动态建设工程设计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的选取对于评选出真正优秀的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该局正在组织编制“深圳市动态建设工程设计评标专家库”。分别根据专家擅长的专业和建设阶段进行分类,专业涵盖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对于擅长的专业,再根据建筑的类别进行二次细化,如建筑专业又细分为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医疗建筑、体育建筑、学校建筑等小类;对于擅长的建设阶段,再细分为咨询、可研、方案、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五个评审阶段。所谓动态,即是该专家库可随时进行补充和调整,保证了抽取专家的便利性、快捷性和准确性。

行业的发展需要建章立制,规范监管机制,加大对违规设计的监管及查处力度。勘察设计的监管机制分为设计单位的主动自律机制、审查咨询单位的辅助机制、政府部门的监管机制、行业管理的引导机制和市场的约束机制五个层次,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大对违规违法设计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筑的产生,同时将逐步制定、理顺和完善各个层次的管理办法,以引导和规范设计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规划部门还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行业管理。据了解,该局今年将会同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重点完善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信息系统,并将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旨在搭建政府、协会、设计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及个人之间的一个沟通的平台。所有政府行业管理文件都将通过相关网站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也可通过平台反映有关情况和建议,同时根据相关部门提供材料,不定期公布市场情况报告,并对市场、设计质量方面的违规行为予以曝光,为整顿规范我市勘查设计市场、加强行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 深圳商报
TOP